人民日报记者 吴君
工作室里,补光灯下,邹明磊手持画笔,蘸着“颜料”,正给“虎座鸟架鼓”轻描色彩。凑近细看,如果不是因为“虎座鸟架鼓”散发着可可香味,很难发现它其实是一个蛋糕。
“这是我用美食复刻的第一件漆器文物,光是还原它出土后还没修复的样子,就花了一个多月。”邹明磊说,虎斑卷云纹、鸟羽纹等文物细节,都得复刻到蛋糕上。
邹明磊是湖北武汉的一名甜品师,用美食复刻文物,源于2018年一个偶然的想法,“这么多精美又充满故事感的文物,能否用蛋糕来呈现?”
于是,她将蛋糕制作、造型和糖霜技艺都用起来,花3个月的时间,复刻了一件等比缩小的蛋糕版“曾侯乙编钟”,大小不到原作的1%。
“2018年,我把这件作品带到一项国际级蛋糕大赛,没想到获得了银奖。”深受鼓舞的邹明磊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用美食复刻瑰宝,讲好文物故事。
此后,邹明磊每到一个城市,一定会打卡当地的博物馆。“我总会静静地观察文物,看它们的纹理、造型和色彩,舍不得离开。”邹明磊说,看的文物越多,自己心中的念头就越强烈。2024年,邹明磊关掉甜品店,全身心投入复刻中。
然而,复刻并非易事,邹明磊常常遇到难题,“复刻‘小粉炉’(即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最大的困难在于制作模具。“我找了一圈,都没找到类似模具,只能自己制作。”邹明磊回忆,她用两个碗上下扣在一起来制作母坯,再对母坯进行雕塑,雕塑好后,还需要用硅胶进行灌模、翻模。“从制作母坯到灌模、翻模,每一步我都失败了至少3次。”邹明磊说,母坯制出后,光晾干就需要7天。
一个多月过去,复刻进度不理想,邹明磊的心里也没了底。抱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专门研究复刻材料的耐温度和耐湿度,最后用糖还原了“小粉炉”的质感。“用美食复刻文物,也是‘触摸’历史、感受文物魅力的过程。”邹明磊说。
2024年以来,邹明磊已经用美食完成了16件文物的复刻。有一次,邹明磊拿着自己复刻的“莲鹤方壶”参与直播鉴定,还原度吸引很多网友。“当我将复制品切开,露出蛋糕的样子,网友都震惊了。”邹明磊说。
邹明磊复刻的文物蛋糕,已经摆进了首都博物馆。邹明磊和丈夫还会把复刻文物的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读着网友评论、看着复刻的作品,邹明磊难掩自豪:“现在我的目标是复刻100件文物,把文物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中金汇融-中金汇融官网-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炒股配资评测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