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任早羽、孙月(实习生)
编辑 | 江江
视觉 | 顾芗
一个工作日夜晚,陈林(化名)又在互联网平台上刷到了 AI 制作的小视频,视频里一只美国短毛猫在自由体操赛场上,先做了一个侧翻,又做了一个后空翻,最后稳稳落地。
这不是陈林第一次刷到类似的视频,几乎每一次刷到,她都会看完。除了小猫在运动,还有橘猫穿上外卖服去送外卖,而后在湿滑的道路上摔倒的经典剧情,或者小猫打羽毛球的图片内容 …… 她随口就能举出例子来。
打开手机社媒平台,能看见橘猫在炒菜
"我觉得很可爱。"本身养猫的陈林,会对诸如此类用 AI 生成的猫狗拟人化内容产生情感投射,并由此共情宠物主角。但其实沉迷其中的不止陈林一个。
在短视频平台中,类似视频内容的评论区总是十分热闹,有"总算明白我奶看 AI 小孩的感觉"的调侃型评论,有晒出自家宠物的"攀比型"评论,也有真正讨论视频剧情的"道德审判型"评论。
面对如此网络热度,一些创作者灵机一动,他们开始将短剧剧本内容套入,在平台上连载 AI 猫狗短剧。
在这些用 AI 做出的短剧里,雪纳瑞成了霸总,比熊成了女王,橘猫成了高富帅,这些毛孩子和同为 AI 制作的对手毛孩子演员们,一同演起了"这一次,我要夺回属于我的一切"的古早剧情。
这些用 AI 短剧里,雪纳瑞成了霸总,比熊成了女王
按照逻辑,流量在前,收入在后,这便有了诸多" AI 猫狗短剧从业者收入颇丰"的新闻。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则是,成都某 MCN 机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其机构所孵化的宠物账号利用 AI 工具,可以实现一个月涨粉 100 万,首月综合广告收入达到 50 万元的效果。
"月入 50 万"的字眼刺激了无数人的眼球,随即,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许多相关的卖课教程,但从采访中盐财经得知,事实并非如此。
AI 萌宠短剧这条新赛道,在爆发后,在喧哗后,资本与创作者的集体亢奋正在归于平静。
被刘亦菲"翻牌"
2024 年中,辣糖(化名)偶然在外网看到了 AI 宠物走秀的视频,当时,市场上还没有宠物短剧。这种拟人化的宠物表现形式吸引了养宠人辣糖,在 AI 如火如荼的年代里,她有了另外的想法:加入用 AI 制作拟人化宠物视频的行列。
为此,辣糖购入了 AI 工具的订阅服务和相关硬件,开始学习 AI 绘图和视频生成工具的使用方法。2024 年 7 月中旬,辣糖终于在账号" LT 小狗日记"发表了第一个 AI 宠物视频,内容也是宠物走秀。
"后来 DeepSeek 爆火,大家对 AI 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平台上类似的内容越来越多,为了提高竞争力同时结合短剧的流行趋势,决定转向制作 AI 宠物短剧。"评估了网络流行趋势之后,辣糖告诉盐财经,她以雪纳瑞为主角,结合玛丽苏短剧剧情,制作出了她的第一部短剧作品,《霸道雪总爱上我》。
《霸总雪纳瑞爱上我》短剧集
和辣糖不同,张栗(化名)的入局更具备偶然性。
在 2022 年到 2023 年 AI 飞速发展期间,AI 焦虑在设计师行业疯狂传播,"大家开始宣扬说 AI 可以替代设计师",焦虑首先倒逼张栗自学了 AI 技术。
作为一名爱猫人士,张栗从自家两只小猫处获得创意灵感似乎是必然的。她对盐财经表示:"我对小猫有种近乎癫狂的喜欢,有一天突然意识到 AI 是弥补大家想象的一个工具,可以用低成本完成一个视觉上的小幻想。"
喜爱与焦虑互相交织,诞生了"不吃豆制品"这个账号。在这个账号里,张栗做了许多有关于小猫历险的 AI 作品。最初并不以盈利作为目的,张栗只是单方面希望能把有意思的事情传递出去,"当时是一腔热情,当玩的,没有想过做 IP 或者博主"。
从自身经历来看,张栗并不觉得入局是件难事,它"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参数设置",创作者的设计或者绘画功底在这件事上能发挥之处不多,"它跟专业技能不挂钩,跟想象力挂钩"。
辣糖和张栗在作品上几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是"玛丽苏剧情"派,后者是"艺术派"。但得益于宠物主角的存在,她们都获得了优秀的数据表现。
目前,辣糖手持《重生 80:我在供销社当团宠》《比熊殿下她权倾天下》和《霸道雪总爱上我》三部 AI 宠物短剧,最高播放量达到 286.3 万次。
而张栗在"不吃豆制品"的账号上重点打造了 IP "松弛猫 Chillcat ",单一帖子的点赞量最高达到了 5.8 万,系列作品单平台阅读量过百万。
"松弛猫 Chillcat " IP 系列作品,还被演员刘亦菲"翻牌"转载至其社媒平台。截止目前,张栗的账号已经拥有 3.4 万粉丝。
被演员刘亦菲转载的"松弛猫 Chillcat " IP 系列作品
AI 宠物赛道之火爆,亦被周妍(化名)的经历所验证。
同为美术从业者的养宠人周妍,是被流量砸中后才决定继续在"空一凉"账号,用 AI 工具做猫咪拟人图文内容的,"偶然做了一组猫咪拟人的图片内容,发现帖子的点赞量很高,后来发现这篇帖子的点赞量一直在增加,我又试着再做了一组,发现流量比第一组更好"。
但在互联网世界里,流量就等同于收入吗?答案似乎并不完全画上等号。
变 现
能月入 50 万元?
"别听那些营销号吹嘘",周妍对盐财经说道。
她的账号"空一凉"目前拥有 5.4 万粉丝。最火的时候,周妍目睹自己成了所谓" AI 萌宠视频月入巨额"的案例,但事实比"舆论"残酷许多。从 2023 年初开始算起,周妍入局已有两年,但总收入堪堪五位数。
如果在社媒平台上搜索" AI 宠物短剧收入 50 万",创作出多部热作的辣糖绝对是代表案例。但真实情况是,入局 AI 宠物短剧创作一年多,"收益情况没有达到网上传言的‘月入 50 万’那么夸张,但整体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辣糖解释道。
辣糖提到的超出预期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植入和知识付费两个方面。除开这两个渠道,常见的变现途径还有平台激励和宠物周边销售。
猫狗 AI 短剧里的广告植入 / 图源:LT 小狗日记
其中,广告合作是最普遍的变现方式,品牌方通常会根据博主的内容风格与粉丝体量进行投放,博主则需要通过剧情或场景自然嵌入产品。
辣糖曾接到过泰国船面酱的广告,为此她把比熊短剧主角苏糖糖的早餐设置成了一碟拌着船面酱的意面,给苏糖糖添加了一段吃早餐的剧情,"观众接受度还挺高的"。
有万粉博主向盐财经透露,其单条广告报价多在四位数,并且广告收入的波动较大,对于博主来说,这难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周妍加入过一个宠物博主群,意识到宠物博主的定位与真猫真狗的存在,会让账号更容易接到广告投放,"因为自媒体广告要展示的,其实是产品的效果,而他们可以进行产品效果演绎"。
但 AI 工具下的宠物内容,却很难精准呈现效果。周妍的经验是," AI 生成的图是随机的,我不能把产品图喂给 AI,(期待 AI 能够把产品图)原原本本地融入到环境里,其实还要靠后期 P 图"。
AI 生成图片还不是终点,后面还有许多需要精雕细琢的调整
而知识付费这条变现途径,如今尚没有统一的"市场价"。
在二手平台,这份" AI 萌宠视频"教程可以是 1 元,也可以是 69.9 元。当盐财经添加了一位"收徒"的 AI 萌宠短剧博主之后,发现其朋友圈显示教程售价 299 元。
周妍收到过上百封平台私信,询问她收不收徒,但她始终没有开这个口子,也没有如大多数卖课的博主一般,录制一个通用的教程视频。周妍明白,卖课一定是赚钱的,且可复利的,但"基础教程其实都可以在视频网站上学到,真的没有什么诀窍,但如果要真正手把手带一个人,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很大,目前的市场价格无法覆盖这些成本"。
逻辑是简单的——正如辣糖所说,课程的确可以帮助新手在技术操作和基础流程上快速上手,"但课程只能教会如何使用工具,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在于内容创意和对观众需求的理解"。
技术很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这也恰恰是 AI 工具的痛点之一。周妍解释道:" AI 是很随机的东西,你可以说它懂你,也可以说它完全不懂你。"
辣糖就遇到过,早期 AI 生成的视频素材,会出现诸如宠物身体比例失调的问题。而周妍忍受不了的则是,在 AI 生成的素材里,小猫通常没有"眼神"。"但我希望我的猫图是有感情的,有交流感的"。
在 AI 生成的初始素材里,小猫小狗通常没有"眼神"
为此,周妍只能一遍遍地调整提示词,有时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得到一张满意的图片。但只要有了图片,形成视频的速度便会快许多,"因为它是基于已有的内容再做动态化"。
在制作内容花费的时间上,创作者们其实是各有不同。对于辣糖来说,一集短剧从脚本到成片,大约需要 2 — 3 个小时,最耗时的部分,恰恰是脚本撰写和剧情构思;而对于张栗而言,制作与测试的平均时长大约是半天。
但创作者们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目前主流的 AI 图像生成工具是 Midjourney,若要解锁无限制的生成额度及全部高级功能,使用者一个月就需要支付 60 美元(约合人民币 430 元)。这对于博主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谁在托举 AI 萌宠市场
即使拥有了 AI,创作者们其实也无法绕开"人"。
一方面,技术只提供办法,而不提供创意。在辣糖的经验里,短剧剧情的创作仍然需要人,并且需要从粉丝的反馈处寻找剧情灵感,以保证剧情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因此,AI 萌宠短剧最关键的,仍然是脚本撰写的环节。
另一方面,即使主角是宠物,但外衣是宠物,底色仍是人,大多数 AI 宠物作品在讲的依然是人的故事。
大多数 AI 宠物作品在讲的依然是人的故事
作为受众,陈林深谙此理:"一个人的身上会有很多的标签和身份,如果这个标签或者身份不是我了解或与我有关的,便无法带入视频内容的。但宠物是很简单的,因为宠物与人类的关系连结是很简单的,养宠人很容易产生情感投射。"对于陈林来说,一个现实框架下的猫狗故事,因其半虚构属性的存在,吸引力能远远超过一个真正的现实故事。
何况,现实生活中宠物经济蓬勃,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养宠人,正托举着 AI 萌宠内容的市场。根据毕马威发布的《2025 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报告——"它经济"的消费升级与市场洞察》,2024 年城镇宠物(犬猫)数量已经超过 1.2 亿只,消费市场规模已经突破 3000 亿元。
"萌宠一直都是互联网的流量密码,此前难以进入短剧,主要因为‘毛孩子’演技不足,往往只有电影级的投入才能有效输出,"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告诉盐财经:"但 AI 实现了门槛降维"。
加成因素在于,短剧往往在手机端进行观看。在张书乐看来,这恰恰降低了受众对于视频画质的要求。"这也让 AI 生成视频与真人‘合体’中的各种‘五毛钱’特效容易被无视,或者依靠不断反转的剧情而被选择性无视。"
也就是说,从市场来看,首先,萌宠元素具备庞大的粉丝基础,其次,AI 降低了短剧的制作门槛,同时,短剧的特性又能够让受众忽视 AI 带来的短板。" AI+ 萌宠 + 短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内容爆火的基本公式,其本质还在于三个元素之间实现了互补。
如果从商业模式上来分析,张书乐认为,此类短剧将会有巨大的粉丝基础,也因此存在商机。粉丝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养宠和云养宠的人群,二是对 AI 技术存在好奇的观众,三则是"一旦选择霸总风、女主风等当下流行的短剧类型,还可吸引相关热衷的粉丝"。要知道,此类型的广告植入,恰恰是此前影视剧集较少触及的部分。
市场是存在的,但事情总不是一帆风顺的。
周妍观察到,随着 AI 工具的逐渐普及,大众对于 AI 内容的新奇度已经显著降低,对于猫咪拟人的概念,大家已经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者们更需要挖空心思做内容创意,才能够留住流量。
对于猫咪拟人的概念,大家已司空见惯。内容创意跟得上,才能够留住流量
这股 AI 热潮同时带来另一个问题,AI 作品侵权。在创作 AI 作品的过程中,周妍和张栗的作品都曾被无授权搬运。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张栗的作品被搬运到外国社媒平台发布,"我发现之后就给对方发私信要求删除,对方先是删掉之后又开始洗稿",张栗说道。
周妍被搬运的作品,成为了别人账号里点赞量达到 200 万之多,能转化 50 万粉丝的一条内容,而搬运方几乎毫不费力便获得了这一切。
2023 年,北京互联网法院曾裁定一起 AI 图片版权案,确认涉案作品原告享有署名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截至目前,国内尚未出台明确、系统的法律规范以保护 AI 创作者权益。
AI 风潮虽盛,但真正稀缺的从来不是技术噱头,而是能持续唤起情感共鸣的创作诚意。
中金汇融-中金汇融官网-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炒股配资评测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